登入

歡迎,請鍵入帳號密碼登入

神明指路的愛《愛在陣頭》作者序

神明指路的愛《愛在陣頭》作者序

撰文:王美霞
攝影:劉登和  方姿文
(照片襄贊:黃文博、曾福樹
    照片授權:柯錫杰)
新書資訊
http://www.cite.com.tw/library1.php?lib_id=5


二〇一五年冬天,在偶然機緣裡看到一部紀錄片:全台白龍庵如意增壽堂《神藝  什家將》,影片中的畫面師陳宗和完成畢生最後一次為家將畫面後,兩天後,便走下人生舞台。鏡頭裡陳宗和專注畫面的神情,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縈繞:「我們還來得及記錄這些不斷流失的藝師們嗎?」是這個問句的力量,讓我提起筆,投入書寫藝師們的艱難之路。
從二〇一六年至今,我走訪臺南各地的藝師們,這些藝師多半寡言,但默默付出了一生,為保存藝陣文化努力著,踏查的行腳在鄉野間、廟埕裡,也在藝師們僻靜的居所,或是鑼鼓喧天的廟宇,看著那急速沒落的藝師與藝陣文化,我的筆迅捷地記錄、描述與架構,沒有片刻停歇。每一次走訪,都恨不得有十倍的心力,去整理那些漸次掩入歷史扉頁的身影,一字字寫著藝師們的今生今世,那是信仰與愛所護持的一條漫漫長路,讓我更敬佩這些碩果僅存,願意為藝陣文化努力的藝師們。與他們對談的每一當下,深知時代瞬息萬變,不停地向前走,傳統的人文與價值,一一流失得如此迅速,此刻再不記錄,多年後,我們還能告訴下一代的孩子,那曾經擁有信仰與愛的民間藝術嗎?
走入藝陣現場,我深深覺得:來遲了!許多藝師們因花果凋零而杳逝,許多的藝陣因天時地利與人為條件,漸漸沒入沉寂與熄燈號,而二〇〇九年莫拉克颱風造成七股、西港、學甲一帶五十年來最嚴重的水災,許多廟宇的藝陣珍貴文物毀於一旦,那才是這次走訪藝陣與藝師時,讓我最感到痛心的事!
我依然記得在七股樹仔腳寶安宮索讀照片時,廟方提供了一張水患肆虐的照片,河水漲至二樓高,只有正殿的脊頂兀自翹著無奈的兩翼尖檐,默看水流,「這就是為什麼沒有過去老照片的答案了!」
那日,我悵然地坐在廟前台階,看著陽光從廟埕慢慢爬進大殿,遠處的廟埕百年來都舞弄著陣式,先民們相信:酬神護駕的陣頭為庄民帶來平安,一方土地的信仰,誠心真願的奉獻,在神明指路的時光裡,仰望如斯,祝禱如斯,得願如斯!即使資料搜尋如此困難,我還是應該盡其所能記錄這些平實信仰的力量吧!大殿內一位年老的阿公抱著剛學步的小孫子,坐著納涼,祖孫倆一句話也無,靜靜看著陽光探進門檻,廟裡的庄民說:「庄頭內都是這種在神明桌仔腳長大的孩子呢!」在神明桌下學爬、學走路,在廟埕玩耍,在陣頭中擺駕,在焚香禱告中,相信諸神護佑,一個鄉下僻靜之廟,信仰眾神的誠願, 在此寧靜肅穆,護佑日日、月月、年年。真好的一群人……當下,我又鼓起了氣力,願以我的筆與文字,記錄這些護持著傳統民間陣頭藝術的藝師們。

在此書中,共記錄了八位藝師:
陳欽明是白龍庵如意增壽堂什家將的傳人,他一心守護家將的優良傳統,甚至不惜把家將的文物、衣帽,一一封箱,以待重振家將神威的有心人。
白鶴陣的何國昭,從一九六四年至今,在七股寶安宮教導庄民打拳練陣式,六十幾年來,他的堅持與努力,不僅贏得庄民的敬愛,也使得七股區樹林里的里長黃寶田在營造白鶴社區時,找到核心的共識。
新營土庫的竹馬陣是以十二生肖組成的文陣,兩百多年來,他們以藝弄、歌曲、路曲為庄民驅邪解厄,然而,抵不住經濟社會改變的潮流,加上先人有「不傳過庄」的祖訓,竹馬陣現今傳習已經式微了,花龍雄為使珍貴的傳統得以保留,用簡譜及文字記錄老一輩傳授的陣法、唱腔及歌詞,天生音感稟賦優異的他,還能自製漂流木樂器,組成漂流木樂團,讓竹馬陣藝術保有延續的展望。
許多次,我在七股竹橋鄭明義家裡,聽他白天上工回來後,一口啤酒、一把大廣絃,拉著、唱著那一曲曲充滿生命力的牛犁歌曲,那彷彿響自天地間的素樸嗓音,嘹亮在靜闃的農村深夜裡,特別有一股原生美好的氣力!
學甲金獅陣的謝仁德,從小在慈濟宮旁長大,在金獅陣當了幾十年的「老
大」,總管金獅陣大大小小業務以及獅頭的製作與教學,一個陣頭的興衰,全由他一肩挑起重擔,多年來無怨無悔,只願金獅陣耀武揚威,恆久永續。
王延守自小熱愛家將文化,踏入家將的領域後,他以嚴謹紀律帶領一群年輕人從家將團到官將首,都謹守著神威的法度,而且,他以創意融合傳統的家將與官將首臉譜藝術,讓臉譜藝術既古典又現代,贏得許多年輕族群的喜愛。
六甲泰山民俗技藝團的史文展,繼承父親志業,完成「台灣第一、十大藝陣團」的壯舉,他更為發揚傳統民俗技藝,隻身帶領技藝團闖關國際舞台,法國、葡萄牙、紐約、大阪,他說:「走遍陌生國度,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是阿爸的精神支持,讓我勇闖千關!」
海寮普陀寺的清和社是西港刈香中備受禮遇的文陣陣頭,吳庚生十三歲開始習南管,七十幾年來對於清和社的熱愛,讓他成為「永遠的館東」,他鼓勵團員,不要放棄,慢慢去學,要把庄頭傳統的民間藝術一代代保留下來!

進入田野訪談的過程裡,看到許多民間珍貴文物流失,真是無比痛心!因此協助文物數位化的保存,是我和方姿文老師情不自禁而義務擔綱的工作。我們從竹馬陣帶回幾個布袋的照片、資料,逐一清洗,然後數位掃描;何國昭親手整理書寫的宋江陣,也做了整理、裝訂;史文展的數位化照片,兩年前遭駭客入侵後,所有資料也是在痛心下,一一尋找與掃描保存。
自從八八水災學甲淹水後,金獅陣殘存的歷史照片,無論大張、小張全都掃入數位化光碟;王延守多年來的報導與文字、如意增壽堂珍貴的家將衣物和名冊,鉅細靡遺,都整理成上百張光碟資料。其中,竹馬陣與清和社百年珍貴曲譜,更是小心翼翼地翻閱,張張定焦,用數位相機拍攝幾個工作天才完成。當然,我們還是有遺憾的,因為,如果更早幾年投入這份書寫,我們就不會遇到像七股竹橋牛犁歌的窘境,照片檔案幾乎蕩然無存!
念及此,我不禁要感謝黃文博校長以及曾福樹先生,他們長年投入藝陣的影像記錄,默默地為這些陣頭拍下許多珍貴的照片,當我在南方講堂發出求告照片的訊息時,陳怡良先生第一時間聯絡曾先生,他很慷慨地分享幾十年來的心血,並且說:「拿去用,沒關係!」這份肚量與慷慨,同時也在黃文博校長身上展現,我到北門西山的鹽鄉見黃校長時,校長將他最新的著作《藝陣傳神》分享給我,黃校長是藝陣書寫的前輩,在學術界著作等身,他對於我書寫藝師的重點也有所指導。另外,為了搜羅照片走訪西港玉敕慶安宮時,廟方也提供照片,給予協助;在製作書本封面時,臺南市民政局機要專門委員鄭枝南前輩揮毫書寫「愛在陣頭」四字,雄渾有力的筆墨,讓人一眼看到書封,便安了心!我十分感謝這些熱情的相挺。
最後,我也要感謝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向文化部爭取經費出版此書,希望能夠透過藝師的生命故事讓人看見平實偉大的可貴,並藉此喚起大家對於藝陣的關
注,文化局陳涵茵小姐不厭其煩地提供聯絡資訊,也帶給我們很好的寫作能量。在臺南這片土地上,書寫鄉土人文時,總是有這般無私的贊助與鼓勵,是我最感動的力量!
投入一場藝陣藝師書寫之路,耗費無數心血與體力,此刻終於完稿,我十分感謝在過程中與我一起打拚,負責攝影與資料整理的師丈劉登和、方姿文老師,以及為清和社、竹馬陣錄音的陳景昭老師。
這本書是以書寫藝師為主軸,在時代丕變、社會倫理結構改變的現今,沒有這些藝師們的堅持與努力,就沒有藝陣一一被保留,沒有人,就沒有陣,這是確然可徵的!當我在落稿這些文字時,也憶起踏查過程中,與藝師們建立的難忘的友情。但願,這些書寫,可以讓有緣人看見那些藝師們在鄉野間的努力,進而,對於他們中流砥柱、獨立蒼茫的堅持與努力,有一份尊敬!

神將:陳宗和畫面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D2h-qGYMtE


  • 分享至:   

憐取眼前人

啊,愛人,你慢慢跟著我走


同分類文章

【新酷玩意】橘子的世界

【新酷玩意】橘子的世界

艷紅的愛

艷紅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