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歡迎,請鍵入帳號密碼登入

轉山歸來,如夢!

轉山歸來,如夢!

我的西藏導遊頓堆說:
「轉山,在西藏人心目中,
是一生中很神聖的儀式,
沒有轉過岡仁波齊神山,
不能濫用這個名詞。」
 
進出西藏一百三十多次的領隊李茂榮說:
「轉過這座岡仁波齊神山,才是真正的轉山。」
 
岡仁波齊峰(Mount Kailash, 海跋6721米),
為岡底斯山脈第二高峰。
「岡」藏語意義為「雪」,
「仁波齊」即「仁波切」的另一音譯,意即「珍寶」
「剛仁波齊」就是「雪寶」之意,也是「神靈之山」,
梵語稱為吉羅娑(垓拉瑟)山(कैलासपर्वत,Kailāsa Parvata),
耆那教稱為Aṣṭapāda(八足)。
據藏地人傳說苯教發源於此山,
印度教認為此山是濕婆(Shiva)的居所,
耆那教的祖師瑞斯哈巴納剎在此山得道,
藏傳佛教更認為此山是聖樂金剛的住所,代表著無量幸福,
而且密勒日巴在剛仁波齊神山戰勝苯教徒,
全世界五大宗教: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此山為世界的中心,
藏民一輩子最大的心願:
就是能轉一次岡仁波齊聖山,
因此來此轉山的各地信徒終年不斷。

印度的印度河、恒河的上游也都在此山發源,
所以,在岡仁波齊峰可以見到大批的印度朝聖者,
我們轉山那幾日,
所有的好飯店都被印度轉山的團體包場了,
印度人集體行動時,
不僅住宿時統一、服裝一致(都穿艷橘色的大衣),
連餐飲也配當廚師在飯店中庭炊煮,
鍋爐、熱湯、飲料一應俱全,
每當用餐時間,
嘩啦啦的人群與菜香共舞,
可說是轉山路上的盛況一景。
 
「轉山」的意思就是以岡仁波齊這座世界中心的聖山為中心繞轉行走一圈之意,
圍繞岡仁波齊的轉山路是由噶舉派大師古倉巴開創的。
據說轉岡仁波齊山一圈,
可洗盡一生罪孽。
轉十圈可在五百輪迴中免受地獄之苦,
轉百圈者便可以升天成佛。
若在釋迦牟尼誕生的馬年轉山一圈,
則可增加一輪十二倍的功德,相當於常年轉山十三圈。

轉山道分兩條:
外線是以岡底斯山為核心的大環山線路,
總長53公里,
徒步需3天功夫,
若藏民磕長頭、等身拜轉山則需花15-20天。
內線是以岡底斯山南側的因揭陀山為核心的小環山線路。
第一天從塔欽出發,曲古寺,在止熱寺歇宿,
第二天翻閱卓瑪拉山口到達尊最普寺,巴戞草原,回到塔欽,
 
轉山當日,因為搶雇挑夫及馬夫(藏人不願意電話預約)
所以我們提前到塔欽,
在塔欽適應氣候及高山溫度,
塔欽是在岡仁波齊峰山腳下的村莊,位於G219國道上,
是轉山的朝聖者必經之處。
通常朝聖者會在轉山前一天,
在塔欽下榻一晚,
然後隔天一早出發轉山。
住宿當晚,見岡仁波齊神山即在眼前,
心中既期待,也十分忐忑!
幾個世紀以來,岡仁波齊山一直是朝聖者和探險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
但是還沒有人能夠登上這座神山,
或者說還沒有人膽敢觸犯這座世界的中心,
這座像一座金字塔的神山,
藏人都說有五種不同的面容可辨
我沒有慧根,看不出多變的神山容貌,
只覺得:望之凜然而絕美!
 
第二天清晨就重裝備出征,
因為挑夫只能背重15公斤,
我與同行的如雯前一晚就又丟又撿猶豫了一晚,
不知該帶什麼才好,
整夜,也失眠了。
 
上山,有專屬接駁車帶我們到登山口,
這是很好的事:因為一趟車費省了七公里路程,
心下覺得負擔少了些。
到了登山口,
簡直是市集一般,
馬伕、挑夫、氂牛、馬匹、賣哈達的、兜售五色經幡旗的
熱鬧無比。
我們的挑夫很早便到了,
馬伕則是姍姍來遲
之後,一位看似馬夫的頭兒拿了一搓紙讓我們抽鬮,
我抽到一個很酷的馬伕,
蓄長髮、結辮,穿著傳統藏服,不苟言笑。
(容我下一篇來說這個馬夫的故事)
出發時,馬伕的頭兒用很不好口氣嘰嘰咕咕、喧嘩不止,
我們後來透過導遊頓堆翻譯才知道:馬伕不准我們身上背任何東西!
討價還價的僵局持續了一個多小時,
眼看一隊隊轉山的人馬都出發了,
最後,我們的挑夫伕志願幫我們多背一份攻頂包,
才算是解決了僵局,
漫天要價的狀況也惹火了領隊與導遊,
但是,又奈何?
(這幾位可愛的年輕挑伕,
後來我們給了他們雙倍的費用,
好人值得鼓勵啦!)
 
轉山第一天,行腳只有十幾公里,
走路,基本上並未難倒我們,
只是高度與肺活量作戰的歷程,真是挑戰!
塔欽4675m
途經曲古寺4860m
晚上休憩的止熱寺5210m
超過四千六公尺以上的高度,
讓轉山的行程,很緩慢!
深山上,沒有什麼糧食,
中午在休憩的營地,
我們的大餐就是:泡麵,還有泡麵!
第一天的下午,
山上開始轉涼,
然後,下起綿綿細雨,
為了避免淋濕感冒引起高原反應,
大家決定騎馬趕天黑的時間到達止熱寺下的第一營地,
雨來得冷又急,
到了休憩的營地時,
我已經凍得說不出話來了。
休憩的營地很簡陋,
但是,提早到的人至少有一個好處:搶得到床位!
後來腳程較慢、陸續到來的人,
都只能窩在臨時搭棚的大客廳,甚是將就可憐。

從休憩房間的窗口,向外望去,
岡仁波齊神山近在眼前,
彷彿召喚我們明日的出征信心。
那一夜,我在休憩的營地,
做了一個夢,
夢中,漂浮於天地間,
見到我所想念的人,
很真實的夢,
醒來時,歷歷在目,那是我至今難以忘懷的神秘經驗。
 
第二天的路程很艱難,
所以,六點便出發,
天尚未破曉,
馬伕的頭燈搖搖晃晃領著我們向神山的方向前去,
霜霰挾著晨間的冷風吹拂面頰,
好像一陣陣的冰霜打臉襲來,
步行約兩小時後,
天色才漸漸透藍、透白、透亮,
等眼前一切明白時,
我才看見周遭轉山的群眾,
印度人、藏人,還有許多不知哪個國家的西方人,
他們噤口徐行,大約也是因為這是一個神聖的信仰儀式,
而且,越過五千公尺的高度,
呼吸真的已經是艱難的事了,
已經無法言談,
除了藏人以外,
大家只能用大口呼吸,用力喘息,
讓自己可以蹣跚前行。
 
到了卓瑪拉山口(5630m)的急升坡
我們都臣服了,
這樣的高度、連續的爬坡,
我們都無法攀越,
所以,這一段是馬夫牽馬帶我們上去,
沿途一個多小時,
不僅藏人馬伕氣喘連連,
甚至,馬匹也頻頻踢蹄、停頓、辛苦躍身,
當登上最後的山口時,
看到無數的卓瑪石上刻著度母像,
轉山的信徒們在此留下黏滿酥油的錢幣、衣物、牙齒等物品,
漫天的經幡隨風揚起,
冰雪,在山口中紛紛飄落,
在揹伕的協助下,將我從山上揹上來的五色經幡旗張掛,
在5740m的高度、岡仁波齊神山的面前張掛經幡,
隨風遠颺,那是虔誠的祝福啊!
我真誠的祝禱:願我所愛的每一位家人、朋友永遠平安喜樂,
那一刻,我不禁熱淚盈眶,久久不能自己。
 
轉過山卓瑪拉山口,
是一段急降坡,
上坡不容易,下坡更難,
因為坡地上結冰,
原先設定要戴上冰爪前行,
但是,套上冰爪,行動更難,
所以,我們只好亦步亦趨側行下坡,
在驚險萬狀中完成這一程。

來到中午的休息區時,
同團的兩位朋友已經有嚴重的高原反應,
用過午餐後,便由吉普車提早載回,
最後的一段路程只剩我們四位女子兵團互相打氣、奮力前行,
到了尊最普寺時,
馬伕也結束載運旅程,
最後八公里,我們必須自己與行囊前行,
整段路從初烈陽、下雨、颳風、下冰雹、下雪,
又出太陽,又下雨…交疊反覆的天伴我們前行,
當完成旅程走到登山口時,
累得雙腳已經不知是不是自己的了,
而那種百感交集的心情,
真的不知如何形容!
終於,完成傳說中的轉山了,
真的,像一場夢!
(更多「轉山」心境與經驗,容我在旅行講座中分享囉!)
 
 
 
 
 
 
 
 
 
 
 



 
 
 
 


  • 分享至:   

孔雀飛天的服飾—
科迦寺

我和我的藏族馬伕


同分類文章

《西藏阿里行.15》日出絨布寺

《西藏阿里行.15》日出絨布寺

《西藏阿里行.21》公主的婚嫁

《西藏阿里行.21》公主的婚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