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歡迎,請鍵入帳號密碼登入

圖書館散場的時候

圖書館散場的時候

入夜十分,車行經過成大圖書館,


晚上K書的學生三三兩兩散場離去,


十點了,總圖熄燈號,


在期末考緊鑼密鼓作戰的學生肩上扛的、手裡抱著,


應是一本本密密麻麻的書籍,


當他們踩著輕慢的步伐,


走在燈影搖曳的校園幽徑時,


特別讓我有一種感動的氛圍。




有好幾次看晚場電影的經驗,


散場時,走出華納威秀,


激情在電影院裡宣洩而盡,


民族路上,每個身影都顯得冷清而漂泊。


我的住家靠近全台第一夜市:花園夜市,


一週裡有三天,看著夜市散場的人群離去,


大包小包的戰利品,外加喧囂的譁笑聲,


偶爾擦身而過,麻辣火鍋、臭豆腐、炸雞塊的油漬,


隨人群一一飄散在濁熱的空氣中,


那自然也是一種散場,


只是,散得曲終人也散,散得肚滿腸肥…




圖書館的散場,別是另一種風情,


感覺上,飽讀詩書的氣氛在靜涼的空氣中迴盪


走路的聲音,是一種篤定的聲響,


交談的耳語是知識,


即便領域不同,層次有別,考試的動機互異,


總是,那是大學殿堂的氣氛,


在每屆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時,


最濃烈地演繹,真好。




印象中的大學生,是懷裡抱著幾卷書本,


三三兩兩漫步在校園林徑小路


那種場景,很美。


記得七O年代的我們,大一新生時


學長姐送給我們的見面禮一例是一本厚重的


瀧川龜太郎的《史記會注考證》,或是《說文解字會注本》,


學長姐都會說:拿著它,才像大學生喔


那個年代,沒有手提電腦,更遑論人手一機IPOD,


打點大學生氣質的行頭,當然就是一本很有份量的書本,


校園裡,穿梭來去,誰不是捧著一本原典,或是挾著幾本書,


圖書館,永遠是最熱鬧的集合點,


因為那裡充滿了豐富的資訊。


每天,圖書館熄燈時,散場的人潮永遠沒有冷場,


關於圖書館的愛情,當然也寫得很詩情浪漫了…




我也記得那一年初秋,


在英國劍橋,黃昏七點半,


太陽仍未消褪,


藝術學院校園裡一群大學生坐在草地上,


他們為即將上場的「仲夏夜之夢」暖身,


草地上有熱茶、有咖啡,還有幾把吉他


彈著經典老歌,大家一起唱著。


然後,太陽下山了,


第一個精靈從校園的樹叢竄出來,


莎士比亞的戲就開始了…


戲劇演完時,


已經是十點,空氣瞬間凝結成冰


驟降的氣溫一下子跌了十幾度,

散場時,我們一起沿著走廊走出校門,


東方人、西方人沒有距離地緊靠著,


每個人都對彼此笑著說:


「It’s getting colder!」


因為仲夏夜之夢的共同記憶,


讓走著、走著的人群就沒有了距離。


那是一次令人難忘的散場。




吳念真在《那些人,那些事》一書中引用一句話:


「回憶是奇美的,因為有微笑的撫慰,也有淚水的滋潤。」


我其實無意於成為窮掏回憶的人


(喝!以免現出衰老的端倪)


我只是覺得有些印象中的畫面,


與當下的場景互相照眼,


特別有迷人風采。


也就是說,從前經歷的所有美好感受,


會在眼前這一刻的一點小小觸動


就很感恩地重新溫習一遍,


就像今晚,我看到一群成大的學生


讀書讀得很晚,散場離去了,


我想起自己也曾經歷的大學生活,


如此豐富美好,忍不住想將它寫下


用以鐫記,老了拿來下酒時,


我是滿滿的一杯沈醉。


  • 分享至:   


同分類文章

【演講記事】花兒的眼淚

【演講記事】花兒的眼淚

【演講記事】宗教,何止是鴉片?

【演講記事】宗教,何止是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