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歡迎,請鍵入帳號密碼登入

《浮生.96》太平歌,放聲唱!

《浮生.96》太平歌,放聲唱!

這幾年來,
撰寫每一本書籍時,
我總是用敬業、敬謹的態度蒐集與閱讀所有的相關資訊。
文字是藏諸名山之事,
不可不慎啊!
還記得,
當年撰寫《普洱茶錄》時,
我不僅在三年內,
幾度深入雲南西雙版納的六大古茶山,
踏查荒遠茶山上的新舊茶園,
以研究山頭茶,
甚至,閱讀將近90本與茶相關的書籍。
(這個數字還不包括茶的雜誌)
因此,2017年11月這本書在深圳茶博覽會獲獎年度十大茶書時,
有人問我:
「在大陸的這份佳績,
如何辦到的?」
我說:
「一步一腳印,
下笨功夫、苦功夫,
就是了...」
撰寫《愛在陣頭》這本書時,
我也是大量閱讀與蒐集藝陣的資料。
108課綱實施後,
藝陣文化成為中小學特色教學的教材,
因應校園教育與亟需保存傳統藝術文化的需求,
這一年以來,
我又再度花費許多心力,
投入藝陣資料的閱讀。
參加太平歌的研習,
也是寫作藝陣的基本準備功呢!
感謝文化資產管理處的開課,
以及苑霖的邀約,
八月多月來,
每週二的唱曲、彈奏月琴,
成為很難忘的回憶。
許多的夜晚,
吳園公會堂裡,
集英社的老藝師郭武驥沉厚的唱腔,
灼琴老師一拍一眼的教導打板,
讓我隨著他們的樸質古韻,
走回那日出而作、日入而出的遙遠年代。
盧金章老師總是在團練的日子裡,
教我們撥彈月琴,
兩絃的搖指慢慢地教;
工尺譜的古調一次又一次的唱,
不厭其煩的領班與鼓勵,
讓我真的由衷佩服老師無私的付出。
八個月囉!
鐵杵終究也能磨成繡花針,
成果發表會這一晚,
前輩同學的互相打氣,
上臺時壯膽的放聲高唱,
終究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了!
感謝太平歌研習班的各位好朋友,
與你們同行的日子,
真是一首美好的太平歌!
備註:
何謂「太平歌」?
「太平歌」為一種流傳於臺灣南部基層社會的樂種,曾稱為「乞食調」,主要為館閣的組織型態,有祀奉神明的習俗,供奉鄭元和或呂蒙正。太平歌許多曲目吸收自南管,但使用的樂器和樂團編制不同,主要使用月琴、殼子絃、品(笛子)。此外,館閣多自稱為「歌館」或「品館」,相對於南管的「洞館」或「曲館」。


  • 分享至:   

《浮生.95》只因你的美麗

《浮生.97》藝陣之夜


同分類文章

《浮生.100》又見當代

《浮生.100》又見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