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歡迎,請鍵入帳號密碼登入

【藝術與人文的對話】Rondanini Pieta 隆達尼尼的聖殤


講題:創世紀的張力—米開朗基羅
時間:2013年5月28日(星期二)14:00-16:00
地點:吳園‧十八卯茶屋
        分享講座:王美霞老師、方姿文老師


自稱瘋狂而又殘暴的天才藝術家米開朗基羅,
集雕塑、繪畫、建築的天份於一身,
用他充滿張力的靈魂,
在斧鑿間,在畫筆裡,
錘鍊強烈而真實的生命,
他所創造的藝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讓文藝復興有了最正確的高音。

然而,涉身藝術,他是苦痛的,
他自比為陰鬱沈悶的耶利朱先知,
自比為Bartholomew手中糾結痛苦的人皮,
他說:「在未誕生之前
我內心的安寧已消逝。」

藝術,是不是要在這樣不安的悸動中,
才能呼喊,才能釋放,
才能像彗星的爆裂一樣,
震撼宇宙?

從羅馬聖殤、大衛、創世紀、最後審判,
到摩西的塑像,
到隆達尼尼的聖殤,
審讀米開朗基羅,
我有一份憂愁和狂喜。
看著那尊未完成的隆達尼尼的聖殤,
昨夜,我彷彿墜入一種無以名狀的哀愁,
久久不能自己。
起身推戶,台南的天空深燠,
發散著溫熱如宿醉。

我想著:米開朗基羅23歲因羅馬聖殤一戰成名,
直到89歲頹老,還在錘打這個主題,
聖殤,該是米開朗基羅的生命答案吧。

想想世道如此艱難,
總是充滿放縱與沈淪的誘惑,
青春斧鑿下,年輕的聖母瑪麗亞,
優雅沒有皺紋與憂傷的容顏,
終於,在歲月的悲歡離合中磨折成蒼老,
隆達尼尼聖殤,那臉龐,是悲憫,
也是撫慰疲憊生命的寬容。
未完成的雕像中,
那逐漸往地土滑去的身軀,
是耶穌,聖母的愛子,必然也是米開朗基羅。

生命日復一日的頹敗,
神與人都無力阻止,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
米開朗基羅看到死亡,
看到自己終將落入塵土的結局,
於是,他雕刻的是:最溫暖而深沈的擁抱,
那是母與子,是生與死,也是愛與被愛。

這位天才藝術家一生中
對藝術執著,
對性別愛欲執著,
對信仰執著,
因此,他注定煢煢獨行。

如果索讀他的藝術時,
我們可以理解那孤獨的生命本質,
那麼放一些「隆達尼尼的聖殤」的愛,在我們手上吧。

5月28日 14:00,
仍然是那樣一個老下午,
以米開朗基羅的精彩生命,
與您相約十八卯茶屋。


  • 分享至:   


同分類文章

【演講公告】與校園學子對話

【演講公告】與校園學子對話

愛,要不要問值不值得?

愛,要不要問值不值得?

【讀書會公告】語文教學講座

【讀書會公告】語文教學講座